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疾病诊断

青光眼的现状

眼科频道

题:青光眼(作者JostBJonas等)

青光眼是一组人群数目巨大的疾病。这组疾病病因、风险因素、人口统计学特征、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及预后均有不同。青光眼已经成为全球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从病理生理及治疗角度来说,由于眼内压低于基线30%~50%时,青光眼进程通常会停止,那么眼内压是首先要改变的风险因素。这一联系表明青光眼眼内压与视乳头的压力易感性相关,而这又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发生的部位。

所有形式的青光眼有一些共同特征,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杯盘比增大。根据前房角的形态,青光眼可分为开角性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在许多青光眼病人中,眼内压仅轻度增高或甚至仍在正常范围,并且眼内压增高多不伴痛感。慢性青光眼进展隐匿,直到疾病晚期中央视力及阅读能力受影响时才会被病人察觉,因而疾病的早期发现十分重要。

在40~80岁人群中,该病全球发病率约为3.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全球发病率约3.1%,在非洲发病率最高。而闭角型约为0.5%,在亚洲发病率最高。据估计,年40~80岁青光眼患者有6,万,年会增长至7,万,年会增长至1亿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青光眼相关双侧失明患病率高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表明前者预后差于后者。

年龄增长、高眼压、人种、阳性家族史、疾病的阶段、高度近视是青光眼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中央角膜薄也被看做是青光眼的一个危险因素,因其会导致眼内压的测量值低于真实值。并且中央角膜薄可能也与筛板薄相关。已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存在一些相关基因,但基因突变、编码蛋白的继发变化以及对蛋白功能的影响并不明确,故而迄今为止,基因方面的发现对说明青光眼的病理变化作用并不大。

视乳头及视网膜纤维层的检查是青光眼检查中的重要项目。这可由简单的检眼镜检查评估,也可由显像技术完成。眼压测量是诊断及随访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也应测量,这样眼压结果能据此校正。视野检查在诊断随访中的作用仅次于眼压测量。光学相干层析血管造影术也是有应用前景的一项检查,它可以显示表层及深层视网膜血管网,尤其是乳头周围放射状血管网。

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进展方面,降低眼压是目前唯一得到证实能使风险降低的措施,也被广泛接受。降低眼压的治疗措施包括局部用药、激光治疗,无效时可手术治疗。有一些可能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或探索中。首先是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树突再生长。其次是改进现有的手术技术。最后是评估干细胞及基因治疗应用于青光眼病人。

赞赏

长按







































天津白癜风医院
泉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bqm.com/ynyzd/7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