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眼科医院专家张秀芝提醒市民青光
“张医生,快给我检查一下,我眼里长了翳子,看不清东西,能不能做个手术,让我能看清楚?”。12月5日上午,我正在给病人做检查,一个40多岁的男子在诊室门口急急的对我说。“好,你进来”我向他招手,只见他高一脚低一脚摸索着坐到设备前接受检查。检查结果:“双眼翼状胬肉”,但都未遮盖瞳孔,根据他走路情况判断,怀疑是青光眼晚期视野受损所致。检查眼底,发现双眼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眼压测量:右眼38毫米汞柱,左眼34毫米汞柱,于是我告诉患者:视物不清是“青光眼”所致。而且目前已发展到晚期,若不抓紧治疗,很快面临失明风险。
患者听了一脸茫然:“我怎么会得青光眼,我还开着车过来呢”我笑着告诉他:“你开车的路上,肯定别人都在让着你,那得多危险呢。”经过耐心细致的讲解,患者终于明白什么是青光眼及青光眼的危害,并决定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最终保存了现有视力。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但白内障是可以复明的,而青光眼致盲却是永久性的。我国青光眼筛查结果显示,约6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不明白青光眼是什么样的疾病,更不知道青光眼是可防,可治,可避免的!
临床上发现,三分之二的青光眼患者初诊时已到中晚期,致盲率22.7%,眼科就诊患者中80%未测量过眼压。
应对措施——普及青光眼防治知识,提高对青光眼的认知。
青光眼是以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主要危险因素。视神经对眼内压力的耐受性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眼压升高持续时间越久,视功能损害越严重。
原发性青光眼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又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闭角型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多有剧烈的眼部胀痛、虹视、雾视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多能及时就诊治疗;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绝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常常是视功能严重受损才得以就诊,此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解决办法——加强青光眼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早筛查:推进40岁以上群体的筛查工作;建议年度体检覆盖眼压和眼底照相等筛查项目;对青光眼高危人群重点筛查:年龄45岁以上,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疑似青光眼病医院,进行综合检查。
早诊断:建立眼科门诊患者首诊眼压检测制度;建立眼科检查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开展青光眼的机会型筛查、眼压作用的评价。
早治疗:对于确诊的青光眼患者,有计划的检测眼压并尽早治疗。青光眼治疗有三个方面:药物、手术和激光治疗。定期随诊、24小时眼压检测,要贯穿到青光眼的整个治疗过程当中。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减少青光眼性致盲,使青光眼患者在有生之年保持有用的视功能。
青光眼白内障病区
张秀芝主任
医院品质保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