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国外论文摘要度小梁切开在先天
先天性光眼是由于发育异常,导致在房角处有一层色素膜结构后移受抑制,位置靠前,因此周边虹膜与小梁网重叠,堵塞了房水流出通路。
由于特殊的发病机制,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对药物不敏感,主要通过手术方法来实现房水顺利穿过(或避开)小梁网直接进入Schlemm管。目前的手术方式有传统小梁切开术、房角切开术、小梁切除术及度小梁切开术。本文主要针对度小梁切开在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及对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几种手术方式:
传统小梁切开术:
打开结膜,制作巩膜瓣,寻找Schlemm管的断端,将一个刚性的带有弧度的细针从Schlemm管断端深入到Schlemm管内以后向前房划开Schlemm管内壁及小梁网,切开范围约°。
房角切开术:
在术中房角镜的辅助下从前房将小梁网及Schlemm管内壁划开。
小梁切除术:
很少作为独立的手术,一般联合传统小梁切开或房角切开术。
小梁切开术:
用特殊的柔软且具有一定韧性的管道深入Schlemm管并绕行一周,然后用管道的张力将Schlemm管内壁及小梁网切开。
度小梁切开VS传统小梁切开
YasmineElSayed等①对比了行度小梁切开与传统小梁切开在先天性青光眼患者的区别,术后2年时度小梁切开术的完全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开术。(备注:手术完全成功率定义为术后眼压小于18mmHg,且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
手术失败率方面,前者更是明显低于后者:
ChristopherA等②对比了度小梁切开与房角切开的临床疗效,发现度小梁切开患者术后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房角切开:
眼压只是治疗手段,而患者获得更好的视力才是最关键的,在术后患者视力大于20/50的患者比例,度小梁切开为79%,而房角切开组只有53%。
远期的疗效对比
在一个平均随访时间7-8年的研究中③,对比了°小梁切开术与行传统房角手术(房角切开或传统小梁切开)的疗效:无论是术后眼压、术后用药还是患者术后视力方面,°小梁切开术都优于传统房角手术(房角切开或传统小梁切开)。
两组术后结果对比:
2组手术术后1、3、5、10年手术成功率如下
同样有人对比了度小梁切开与传统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的疗效,发现二者疗效相似,但前者并发症更少,且不受抗代谢药物及瘢痕体质的影响:
以上是度小梁切开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的对比。
度小梁切开对于既往手术失败的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效果如何呢?
王宁利教授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④对比。
共20名患者22只既往房角手术失败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行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随访12个月后,平均眼压从术前的34.6±7.3mmHg下降至术后15.6±3.1mmHg,术前药物使用种类中位数由3中下降未0。手术绝对成功及相对成功率皆为77.3%。
与既往无手术史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对比,二者在术前术后平均眼压、用药及手术成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小梁切开术能够有效降低先天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及药物使用数量,并且较单独的传统手术有更好的术后视力。无论是对于初次手术或其他手术失败的患者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①.YasmineElSayed.Two-yearresultsofmicrocatheter-assistedtrabeculotomyinpaediatricg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