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OCTA揭秘青光眼视神经
长期以来,眼部血流变化在青光眼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已经逐渐被发现,视神经乳头旁β萎缩区(βPPA)毛细血管的缺失可能与青光眼的进展相关,但以往用于视网膜血流观察的FFA及ICGA检查并不能观察到这层血管得分布,而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的发明及应用于临床,终于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加利福尼亚大学Robert教授的团队通过OCTA研究了青光眼患者βPPA区毛细血管的缺失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这一项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共纳入了71例存在βPPA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71眼,利用OCTA血管密度图观察βPPA区域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的缺失(图1),以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内的视乳头周围环状区域血管密度(cpVD,视盘周边μm扫描区域内血管面积所占的比例),同时利用SS-OCT测量脉络膜厚度及局部筛板缺损。分析年龄、血压、眼轴长度、眼压、视盘出血、cpVD,平均视野缺损(VFMD),局部筛板缺损及脉络膜厚度与βPPA区域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缺失的关系。
图1
研究结果:
37眼POAG(52.1%)存在βPPA区域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缺失,而存在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缺失的患眼与不存在的相比,局部筛板缺损的发生率更高(70.3%vs32.4%),cpVD更低(52.7%vs58.8),VFMD更差(-9.06dBvs-3.83dB),脉络膜厚度更薄(.5μmvs.1μm),眼轴更长(24.7mmvs24.0mm),βPPA区域面积更大(1.2mm2vs0.76mm2),同时收缩压更低(74.7mmHgvs81.7mmHg)。
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发现更高比例的局部筛板缺损,减少的cpVD,更差的VFMD,更薄的脉络膜厚度以及更低的舒张压与βPPA区域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缺失显著相关。
结论:
本研究发现,全身及眼部相关指标包括局部筛板缺损,RNFL血管密度降低,脉络膜变薄及舒张压降低与青光眼视乳头旁深层毛细血管缺失密切相关,但仍需要纵向研究观察这些指标与视乳头旁深层毛细血管缺失随时间变化的相互关系。
原文猜你喜欢?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OCTA特点
?青光眼临床评估的新思路——OCTA检测血管密度
?看视网膜微血管异常,选FAorOCTA?
更多精彩,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