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气,小心青光眼找上你
青光眼被称为全球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绝大多数患者会面临失明的危险。其中,眼压升高、脾气波动较大、遗传等因素会诱发青光眼,但值得提醒的是,寒冷的天气也是青光眼的诱因。
冬季来临,气温骤降,容易使人体的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它通过干扰植物神经而干扰血压,进而造成眼压波动,最终导致青光眼的发生,或者使原本青光眼症状加重。
寒冷天气,小心青光眼找上你
天气骤冷,眼压升高警惕青光眼
最近,62岁的青光眼患者刘大妈被升高的眼压困扰不已。以前她都通过点眼药控制眼压。眼压都在维持在15mmHg左右,可是最近几天测的眼压都高,20mmHg左右。
这是为什么呢?医生告诉记者,冬季冷空气频繁侵袭,有青光眼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机体调节功能差,气温骤降就会影响体温的调节中枢,再通过植物神经干扰眼压,造成眼压波动,进而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所以,冬季眼压升高是一个规律,患者无需太过担忧。此外,寒冷的气候会使机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垂体、肾上腺皮质等内分泌功能紊乱,所以冬天往往是抑郁症高发季节。
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抑郁、焦虑等不良的情绪波动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压波动。所以冬季是青光眼的高发季节,这一点应该引起朋友们的注意!
1
冬季青光眼为何高发?注意三大因素
一、冬季气温寒冷
冬季气温骤降,寒冷的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此时青光眼病人的瞳孔容易放大,诱发房水的出口房角突然关闭,房水流出受阻,引起房水涨满、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突然发作。
二、冬季屋内屋外温差大
冬季外面寒冷,屋里暖和,青光眼患者在外出时如果突然经历由热到寒的温度变化,很容易诱发急性青光眼。特别是有青光眼的老人,由于身体调节功能差,温差过大影响了体温的调节中枢,再通过植物神经干扰了眼压,造成眼压波动,进而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建议有青光眼的老人外出前最好找个温度的“过渡段”,如可以在楼道里待一会儿,或在门口站一会儿降降温,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寒冷的环境。
三、冬季常涮火锅
并不是说涮火锅就会导致青光眼的发作,而是因为在涮火锅之后往往会出现容易口渴的情况,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喝进不少水来解渴,而大量饮水正是青光眼患者的饮食禁忌之一,因为大量饮水后,由于大量的水分被人体所吸收,眼内房水随之增多,正常人可通过加速新陈代谢加以调节,排泄掉多余的房水,而青光眼由于滤帘功能障碍,房水排出异常,使眼压上升,导致青光眼发作。
2
四类人群要给特别注意
据介绍,有四类人群较容易得青光眼。
一是有青光眼亲属的人,由于遗传因素,这类人患青光眼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出许多;二是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三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患者;四是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容易发脾气、日常情绪波动较大的人。
对于青光眼的预防,吴蔚林提醒,除要注意温差外,一些生活细节也不容忽视。比如,在光线暗的地方待时间长了,瞳孔自然就放大,这会促使眼压升高,且时间越长,眼压高的几率就越大。青光眼患者待在暗室里的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此外,尽量不做“屏幕控”。电脑、手机、电视……各种电子终端产品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但这样长时间盯着各种屏幕,对眼睛的伤害很大。特别是对青光眼高危人群来说,适度用眼、适当阅读非常重要,更不要在睡前关了灯再玩手机。
3
青光眼早期症状易被忽视
现实中,不少青光眼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经到中晚期,比如视神经损伤严重,视野明显缩小。眼科医生告诉记者,这是由于绝大部分患者缺乏对青光眼防治知识的了解。
在急性发作前的一段时间内,多数患者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鼻根部酸胀感、眼酸胀并伴有同侧头疼、视物模糊甚至恶心呕吐等,休息或睡觉后症状有所缓解或消失。
这些症状往往会被忽视,更有患者认为是患上了感冒、肠胃炎等,没有引起重视而延误了最佳就医时机。医生提醒,如果在出现上述症状就及时就诊,往往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建议青光眼高危人群有恶心欲吐、头昏不适、双眼胀痛等症状时一定及时就医。
4
冬季预防青光眼应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