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疾病诊断

孙兴怀教授全民性规范化筛查,防治青光眼

编者按:首届中国眼健康大会于年8月26~27日在中国古城山西太原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医院管理所、医院、国际奥比斯联合主办。大会以“交流合作共促眼健康发展”为主题,旨在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促进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年)》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中国防盲治盲与眼健康事业的发展。

复旦大医院孙兴怀教授出席了本次大会并从全球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做好原发性青光眼防治的工作,也分析了原发性青光眼防治的现状等。《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采访到了孙教授,就中国青光眼宣传教育、防盲治盲工作以及目前青光眼国际化交流等方面问题进行专题采访。

加强青光眼健康宣教,实行全民性的规范化筛查

我国目前有关青光眼的宣传和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深入,尽管发行了一些资料册子,但都是各个地方区域、各位医生或者有兴趣人员自发发行的。眼科学会也曾组织过一些青光眼方面的健康教育,但从总体上讲都不够深入。

青光眼是一类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随着白内障、沙眼这些致盲性眼病研究的深入并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青光眼问题也就相应凸显出来。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其病症的发现和筛查没有统一的一个模式,需要一个综合性判断。孙教授表示,他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即便是青光眼患者,对于青光眼的认识都是非常欠缺的,甚至青光眼是什么样的一类疾病、最终可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相当一部分患者都是没有认识的,往往是患者因为不适就诊之后才确诊青光眼,以至于视功能明显损害后才得到诊断和治疗。所以很多青光眼的诊断常常是门诊的机会性筛查发现的。因此,我们需要提倡一个全民性的规范化筛查。每一个公民都要建立一个健康档案,就像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血压、心率一样要知晓自己的视力和眼压,因为现在眼压的测量已经普及。此外,免散瞳的眼底照相检查也耗时很短,同时可以获取很多眼部信息。建立完整健康档案之后,就可以尽早发现人们还未察觉到症状的早期青光眼,有可疑征象时劝导其及时就诊,就可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目的,可以有效避免青光眼性致盲。孙教授认为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目前全国眼科医生大约有三万多人,真正从事青光眼专科的眼科医师大约只有三百左右,靠这个力量是很微薄的,所以要发动全体民众,要依靠社区或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协作。孙教授指出要普及眼病的教育,不仅仅是针对老百姓,也同样要针对于医务工作者,呼吁大家共同做好青光眼早筛查、早发现的工作。

基因筛查促进青光眼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孙兴怀教授表示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孙教授及其团队曾做过有青光眼家族史的青光眼患者一级血缘亲属的普查工作。结果发现在普通人群中青光眼的患病率约为1.5%,但在与青光眼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一级亲属人群中的青光眼患病率高达12.6%,接近十倍。这些数据表明青光眼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为青光眼的一个高危因素,这一现象与西方国家相同。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譬如青光眼相关突变基因的筛查,可以达到提醒警示的作用。这一手段并不局限于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还可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群以及可疑青光眼患者。目前基因筛查的普及已日渐成熟,成本也逐渐降低,如果可以早期发现相关基因的突变,早期评估罹患青光眼的风险,就可以提供更好地防范和保健,完全有可能避免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

孙教授及其团队在十年前曾经做过一个家系筛查,家族中有1名9岁儿童和1名11岁儿童,在这两名儿童中筛查出与其家族中已确诊青光眼亲属相同的突变基因,在追踪这两名儿童的十年过程中发现,这两名儿童眼压逐渐升高并最终确诊青光眼。对于这类患者,未来可通过基因筛查,尽早进行干预,避免等到发生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时才诊治。孙兴怀教授指出,基因诊断是一项极好的科学技术,临床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为青光眼防盲做出更多有益的工作。目前我国在基因筛查和诊断这一方面发展得还是比较有优势的,譬如全球著名的华大基因,其提出的口号是“人人享有基因测序”。人人可以早期发现疾病、预防疾病,从基因筛查开始。

我国青光眼防治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孙兴怀教授认为我国的优势与我国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如果把一个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国家就会集中精力、人力、物资、财力办好这件事情,通过体制内网络一级级发布下去,并发动民众一起参与其中,这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优势,也是政府对民众健康的最好保证。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西方国家对眼部的重视程度明显更高,这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我国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民众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东西部、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从健康角度、经济角度考虑,孙教授认为政府方面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策略,像西方国家一样在健康方面大量投入,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展了几十年、上百年的防病网络或者采取的其他各种方式,我们可以借鉴过来,将一些好的科技的、合理的做法吸纳进来,再结合我国的社会体制,贯彻下去、开展起来,应该会迅速地取得很好的青光眼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的治疗效果。

借鉴他国经验,打开眼健康新局面

此次大会中,有很多国际上著名的眼健康相关组织,譬如眼科独有的奥比斯组织、国际防盲协会以及其他的像海伦基金会等等。我国也有很多类似的组织机构,譬如一些慈善机构或者乐于投入这一方面的基金会、非政府组织,当然最主要的还有政府支持的防盲网络系统。孙教授指出,此次首届中国眼健康大会就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与国际组织合作的一个很好的佐证。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来讲,我们要向西方国家寻求合作,向海外做得比较久、比较成熟的地区学习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用最低的成本来获取最高的效益;从技术培训方面上讲,虽然我国各级组织上都有相关人员,但是专业技术水平和认识都还不够,孙教授认为这一点也可以借助国际上先进的国家、有经验的专家,来促进我国防盲基层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第三点,孙教授认为可以借鉴的方面是,在西方国家很多都是靠民间组织、慈善机构的捐助或者奉献来投入眼健康这一块工作的,在我国虽然近年来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是在观念意识方面还远远不如西方国家,我们需要不断扩大宣传,找到更多的乐于奉献的慈善家、社会工作志愿者来投入眼健康工作,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厂家可以捐赠一些防盲治盲相关的筛查和诊治的设备和药物,这些都是我们急需的,因为在国家政府极其有限的财政条件下,社会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后,孙教授表示,只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上我国的社会制度,再加上我国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奉献精神,中国眼健康一定会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赞赏

长按







































白蒺藜图片
白颠疯能要孩子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bqm.com/ynyzd/7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