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成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方
瞳孔阻滞
非瞳孔阻滞
多种机制共存
晶状体在PACG发病中的作用晶状体因素是引起PACG患眼瞳孔阻滞和房角关闭的关键因素之一,PACG患眼晶状体较正常人厚,且晶状体位置靠前。
晶状体在PACG发病中的作用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增厚、位置前移导致晶状体前表面不断前移,前房进一步变浅。
PACG患者前房深度平均为1.8mm,比正常眼浅约1mm,Lowe等估算PACG患者的晶状体增厚可以导致前房深度减少0.35mm,晶状体位置前移可以导致前房深度减少0.65mm,两者的效应刚好是1mm。
PACG手术治疗1单纯青光眼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trab)
不加深前房深度
不影响晶状体位置
2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Phaco)解除瞳孔阻滞,解除周边虹膜膨隆,显著加深房角、增加房水外流、降低眼压,改善周边虹膜前粘连。
术前前房越浅,房角越窄的患者,变化越大。
3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trad)加强降眼压效果,有效减少单纯小梁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避免单纯小梁术后二次白内障手术。
4治疗指正Trab
房角关闭≥o
降眼压药物≥3种
视力≥0.4--???
白内障轻度/无
视神经损害
Phaco房角关闭o
降眼压药物3种
视力0.4
白内障中度以上
Phaco-Trab房角关闭≥o
降眼压药物≥3种
视力0.4
白内障中度以上
视神经损害
5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的APACG,行单纯phaco比周边虹膜切除术长期眼压控制效果更好,且并发症更少。
对APACG眼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可以加宽房角,但不能加深前房深度,对晶状体的位置无影响,术后可能出现白内障进展需要再行超声乳化术(APACG患者周边虹膜切除术后6年约50%患者可进展为白内障)。
6周边虹膜切除术7单纯phaco8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药物可以控制眼压的CPACG
phaco-trab比单纯phaco降眼压稍显优势,主要表现在术后用药的减少,但联合手术的并发症和再手术明显增多。
2、药物难以控制眼压的CPACG
phaco-trab组在术后3、15和18个月眼压明显低于单纯phaco组,术后用药减少1.25倍。
3、除了晶状体因素外,还存在着虹膜周边肥厚和(或)睫状体的前位,存在广泛的周边虹膜前粘连。
4、手术解除房角粘连后,眼压能否恢复正常,还要取决于小梁网的滤过功能是否正常,长期的周边虹膜前粘连造成小梁网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小梁组织不可逆的瘢痕化,即使房角分开了,仍然存在眼压不能控制的可能性。
9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Meta分析10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PACG1、对周边虹膜切除术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未并发白内障的CPACG患者行phaco术和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随访2年)。
2、phaco术组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术后眼压下降34.0%,抗青光眼药物减少59.5%,术后并发症少(3.8%)
3、小梁切除术组术后眼压下降36%,与phaco组无明显差异,但抗青光眼药物减少8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随访2年,33%的患者进展为白内障。
4、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CPACG,phaco术可作为初始手术替代小梁切除术,phaco术可能更容易被那些易于出现或者不愿接受小梁切除术并发症的患者接受
5、但如果以降低抗青光眼药物用量为首要前提,选择小梁切除术更为合适???
6、年开始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计划收集例新确诊的PACG,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行透明晶状体摘除术,对照组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随访3年。
结果显示1、瞳孔阻滞为主,房角粘连闭合1/2,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首选Phaco。
2、视神经及视功能损害轻至中度,房角关闭3/4,药物可良好控制眼压的患者,可首选Phaco,术后需跟踪随访。
3、视神经及视功能损害较严重的患者,抗青光眼手术或phaco-trab。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如前房角粘连范围、局部降眼压药物数量、晶状体混浊程度、视力情况、随访难度及术者手术操作技巧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