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提醒浅议感冒之中医防治
浅
议
感
冒
——之中医防治
何谓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就是感受触冒风邪,导致邪气侵犯人体肺卫、卫表不和的外感疾病,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的症状。感冒不是西医的特有的病名,中医的感冒病名最早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该书在“伤风方论”论及参苏饮时就说“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黏稠”。
感冒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多见。感冒这病说重不重,说不重又重。普通感冒病程一般在3至7日,多能自愈,服药只是缓解症状及缩短病程。部分患者感冒后病情重,加之可能有基础疾病,容易发生其他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炎、肺炎,甚至会并发病毒性心肌炎,严重者出现爆发性心肌炎而猝死。故需做好感冒的预防与治疗。
如何预防
丁医师说,分为两端:一是调节人体正气,《黄帝内经》说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适当锻练,饮食有度,舒畅情志等都可增强人体正气,可防止感冒;二是做好针对性预防,感冒多为风寒所致,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做好保暖措施,俗话说寒从脚上起,避免脚部受寒受凉;中医认为胸背部为阳气所聚合的地方,尤需注意保护,防止受风寒;不能进食生冷食物;易患感冒的患者,坚持每天按摩迎香穴(位于人体面部,鼻翼旁开约1厘米处皱纹中)等等。
感冒了怎么办
那就需积极干预治疗。西医治疗比较简单,如注意休息,多饮水,必要时抗病毒治疗,发热时退热对症治疗等。相比较而言,中医的治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有疗效,对妇女经期、哺乳期、妊娠期感冒更是有独到的优势。
现在中医学将感冒主要分为风寒、风热两种,治疗法则为辛温发汗、辛凉清解,如今有些人只要提到感冒,立马就用双黄连、清开灵及清热解毒方,认为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中医清热解毒法肯定对证,其实不然。中医治疗感冒一定得辨清病邪之性质,若风寒之感冒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出,反致不能速解,甚或发生变证。
如果以感受风寒为主,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疼痛,鼻塞流清涕等,就以辛温发汗法为主,可选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适当加减。
如果是风热感冒,症见恶风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黄脓涕,头痛面赤等,治以辛凉解表,可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夏天感冒多属暑湿伤表之证,符合夏季气候特点,但当下人们在夏天多处在空调之中,喜吃冷饮,寒邪致感冒也不可忽略,可采用祛湿清暑散寒解表法,可用新加香薷饮加减。
治疗感冒的中药煎服法很讲究,不可煎熬太久,煎开后5到10分钟即可,药汤需密闭,不要让药味散去,否则药效下降,其次服药需趁热喝,服后饮热水或食用热稀粥,盖被躺着休息一会,取微微汗出疗效更佳。
医师提醒
最后,丁医师强调,中医自古以来,重视疾病的预防胜于治疗,感冒亦不例外,也是重在预防。
既已感冒,自当积极应对,祛除不适,防止发生并发症
这方面中医有自己的特色,除了辨证分型诊治,还需结合中医“三因”原则:因时、因地、因人原则,就是根据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精神因素、饮食劳倦等对病人的影响作出相应的治疗应对方案。
就以感冒为例,春季感冒易挟风、夏季感冒易挟湿、秋季感冒易挟燥、冬季感冒易挟寒,需要针对其容易挟有的邪气作出相应的药物方剂调整;经期感冒、妊娠期感冒、哺乳期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的治疗同样如此,这就是中医有别于西医治疗感冒的不同之处,也是胜于西医治疗感冒之处。
宣教医生
丁宪春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医院进修消化内科一年,医院国家级名中医王坤根教授,现为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医院治未病科负责人,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4篇,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尤其脾胃病方面有独到经验。
科室:中医内科诊室:
职称:副主任中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一、五全天,周三下午
文字:丁宪春
编辑:傅周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推荐
允许孩子生点病,是最好的礼物
有一种头晕叫耳石症
年轻女孩痛经到打?这些事情你不得不注意啦
诺如病毒刚刚走,小心“疱疹”“手足口”
早日回归家庭、社会,早期康复很重要!
别让青光眼偷走你的视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