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前沿6月国人SCI高大上大盘点附
惟视眼科原创资讯
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六月国人共发表SCI论文篇,其中影响因子5-7分的有16篇,3-5分的有25篇。国人眼科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今天就随小编看看这些知名杂志发文点评吧。
眼科龙头老大Ophthalmology
三大研究齐亮相
1.SDOCT对地图样萎缩的预测模型
南京大学的NiuS教授等利用SDOCT开发了预测地图样萎缩的预测模型,根据38眼(29人)的份SDOCT扫描,利用计算机模型制作出预测模型,可用于未来地图样萎缩区域的预测和早期判别指标。
下图显示预测流程和示意图:
2.进展性RNFL变薄的青光眼病人的视野进展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的LeungCK教授等通过例(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超过5年的随访,分析了RNFL变薄和视野进展的风险,发现进展性RNFL变薄是视野GPA和TPA进展的重要预测指标,提示随访RNFL厚度的重要性。
下图是一例患者的随访示例:
3.原发闭角性疾病相关基因的meta分析
香港中文大学的ChenLJ教授等通过meta分析研究了原发性闭角型疾病(包括原发闭青及相关表型)的相关基因。最后共证实一下8个基因位点作为原发性闭角性疾病的生物标记(如下图所示,点击可查看大图)。
一线秀场
四大研究熠熠生辉
接下来登场的是本月的四大重磅研究,这些研究层次深入,视角新颖,看点十足,下面就等他们一一亮相吧:
1.PLoSGenet.6.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mTORC1通路的RagAGTPase突变
汕头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MingzhiZhang教授等发现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家系的新的基因突变位点,该研究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RRAGA突变通过影响mTORC1通路的功能而介导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并进行了功能实验研究。
2.AmJOphthalmol.3.分
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固视稳定性与屈光不正
复旦大医院LuY教授等研究了98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的屈光误差,发现高度近视常存在远视屈光误差,而固视稳定性是术后屈光误差的重要评价指标。
下图显示屈光度数和固视稳定性的分析。
3.AmJOphthalmol.3.分
多灶性脉络膜炎的OCTA特征
上海交通大学附医院XuX教授等通过OCT血管成像(OCTA)分析了42眼(26例)多灶性脉络膜炎的特征,发现OCTA可有效鉴别CNV和炎症病灶。
下图为病例示意图:
4.AmJOphthalmol.3.分
圆锥角膜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使用供体与受体角膜同等直径环钻的临床结果
中山眼科中心HuY教授等研究了例圆锥角膜患者使用供体与受体角膜同等直径环钻对于减少近视屈光不正的临床结果,发现与大直径环钻相比,同等直径环钻术后5年视力相当,但3年后视力更好,提示供体与受体角膜同等直径环钻可改善晚期的近视屈光不正。
下图是屈光结果分析:
怎么样,这个月要开展什么研究也想好了吧!
更多本月国人SCI原文
欢迎光临惟视眼科APP——眼科期刊——国人SCI!
如何索取?
移动的图书馆——71本眼科期刊随时翻~~分分钟获取原文噢!
资料来源:在PUBMED中通过“OphthalmologyANDChina”搜索,并限定/06/01-/06/30期间发表,共搜索到篇论文,通过筛选,国人在5月发表的眼科领域的SCI论文达篇,排名不分先后。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不?下载APP接着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