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爱惜眼睛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有人说
现在要毁掉一个人的眼睛很简单
只要给他们一部连着WiFi的电子产品
如手机就够了
已经上23点,心里想着
玩完这把游戏就去洗澡
看完这集就睡觉,可是
一集又一集、一把又一把
最后一不小心到了凌晨2点
上厕所、吃饭、坐车甚至走路都在看手机、ipad曾几何时我们开始患上了“电子产品依赖症”诚然,电子产品会带给我们短暂的视觉满足感,但是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它在削弱我们生活感知力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特别是眼睛带来极大伤害。例如,之前就有新闻报道,湖南的一位朱先生因为对着手机玩了一夜,而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最终引起眼睛失明。其实,除电子产品外,以下这些行为都会损害眼睛健康:熬夜
滥用眼药水
带美瞳/隐形眼镜过夜
爱揉眼睛
不卸眼妆
不戴太阳镜
用错护眼灯
世界卫生组织也于年10月9日,发布了全球首份《世界视力报告》,报告指出全球超22亿人视力受损或失明,其中超10亿人是因近视、远视、青光眼和白内障等未能得到必要治疗所致,还有8亿多人因没有眼镜面临生活不便。我们以青光眼为例,看看患上这种眼部疾病将给人们生活,造成哪些不利影响?青光眼知识回顾青光眼是一种导致视神经进行性、特征性损伤的疾病,具有高患病率及高致盲率的特点。它所导致的视功能损害往往呈进行性发展,无法恢复,是我国乃至全球第一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
贵州省长顺县的张一峰老师今年52岁,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同时也是一名青光眼患者。因为没能及早诊治,医院就医时已是晚期,余生只能面对黑暗;而对于长顺县及附近8个县的多名学生来说,他们唯一的高中数学老师将再也无法给他们上课。
张老师的经历,是青光眼等致盲性眼病带来巨大缺憾的一个缩影。而对于青光眼的治疗来说,早筛尤为重要,然而,即便从世界范围看,青光眼的检出率也不高。由于早期青光眼无症状,在我国青光眼的治疗率只有10-20%,75%的青光眼病例在初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并且青光眼筛查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手段、不典型及复杂性青光眼诊断难度大、随诊困难等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医疗资源配置调整、病因学研究投入增加等策略难以改变现状等原因外,早期青光眼检测中受医生主观因素影响大;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差距明显,医院对青光眼诊疗水平不理想且诊治水平差异较大,也是造成各地区青光眼诊断筛查水平不高的原因。
同时,和其它眼科疾病相比,青光眼早期诊断也十分困难,需要综合考虑眼压、眼底C/D形态、视野、OC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等多个因素,更为依赖专业医师的诊疗水平。而在我国,目前仅有的3万余名眼科医师,无法支持全国14亿人口的筛查,让许多眼睛在诊治时已经是中晚期,只能面临失明。
眼睛如此重要,如果出现眼健康相关问题该怎么办?
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用眼,保护好眼睛?
注:以下保持眼睛健康科普
内容参考来源“腾讯医典”
首先
养成良好的用眼
及健康习惯
吃好
良好的眼健康始于入口的食物,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叶黄素、锌等营养素有助于预防同年龄相关的视力问题。
戒烟
吸烟会使人更容易患白内障、视神经损伤、退行性黄斑病变等疾病。
佩戴太阳镜
合适的墨镜有助于保护眼睛免于阳光中紫外线的辐射。过多紫外线照射会增加患白内障和退行性黄斑病变等疾病的概率。
使用护目镜
如果工作时家里使用危险或漂浮物质,请配戴安全眼镜或护目镜。
远离电子屏幕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每20多分钟休息一下,望向6米以外的物体。
其次
定期做好眼部筛查
每个人都需要定期做好眼部筛查,既有助于保护视力,也有助于发现各种无症状的疾病,尽早获得治疗。
例如,青光眼病一旦发展到视神经损害,视野受损,通过治疗只能延缓或阻止疾病的进展,已经出现的视野缺损无法恢复,致盲率高。但青光眼并非是无药可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一疾病防治黄金法在青光眼防治上也同样适用:早期确诊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绝大部分可以终生保有视功能。
而且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引领了许多领域的创新与革命,AI辅助下的医学影像判读与诊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通过AI辅助诊断技术,可以实现对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行早期筛查。
例如,医院王宁利团队联手腾讯觅影发布的“人工智能青光眼筛查系统”,成为现在青光眼尤其是早期青光眼的高精度智能探点,能在患者视力受损前进行识别,确保青光眼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准确率超过了95%。
人工智能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建立诊断模型,提供眼底图片的辅助参数,只需要数秒即可初步判断被检者是否存在眼底疾病,给出诊断意见,显著提升医生诊断青光眼的准确率和效率,进而降低筛查成本,也使筛查工作覆盖更为广泛的人群。
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全国30医院进行联合验证,筛查超过6.5万人。而且下月起,医院启动临床试验。
并且,最近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委会人工智能学组牵头组织,腾讯参与撰写的《基于眼底照相的人工智能青光眼辅助筛查系统规范化设计及应用指南》正式对外发布。
指南通过对AI青光眼辅助筛查系统的数据采集、算法模型构建、硬件要求、数据集建立和标注、AI筛查方案、AI筛查报告要求、数据安全等提出相关规范和建议,有效规范了AI青光眼辅助筛查系统的设计及临床应用。诊断标准统一后,未来青光眼的早诊早治及终生随诊均将“有章可循”。
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
今年爱眼日主题为
“视觉,